1.調節(jié)后視鏡角度
水平角度調節(jié):在倒車前,應確保后視鏡能夠提供足夠寬的視野范圍,以觀察叉車兩側及后方的情況。對于左右后視鏡,要將其水平調節(jié)到能夠看到叉車車身兩側邊緣,同時盡量擴大后方視野。例如,當叉車位于倉庫通道中時,通過調節(jié)左右后視鏡,可以看到叉車與通道兩側貨架之間的距離,避免刮擦。一般來說,左右后視鏡的水平視角應能覆蓋從車身側面到后方約45-60度的范圍。
垂直角度調節(jié):垂直方向上,要使后視鏡能夠看到叉車尾部以及后方地面的情況。適當調整上下角度,讓駕駛員能夠清晰地看到叉車后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點,這對于判斷叉車的行駛軌跡非常重要。尤其是在倒車進入狹窄的裝卸區(qū)域時,準確觀察后輪胎的位置可以防止叉車尾部碰撞到其他物體。
2.觀察后方障礙物和人員
識別障礙物的位置和距離:通過后視鏡,駕駛員可以判斷后方障礙物的位置。例如,在倉庫中,可能會有貨架、托盤、其他設備等障礙物。當在后視鏡中看到障礙物時,要根據(jù)其在鏡中的位置和大小來估計距離。一般來說,障礙物在后視鏡中占的面積越大,距離叉車越近。如果障礙物出現(xiàn)在后視鏡的邊緣位置,說明它距離叉車的側面較近,需要特別注意。同時,要結合叉車的行駛速度和轉向角度來判斷是否會碰撞到障礙物。
留意人員動態(tài):在工作場所,人員的安全至關重要。倒車時,通過后視鏡觀察后方人員的活動情況。如果看到人員靠近叉車,要及時停車并發(fā)出警示信號。對于大型叉車,由于車身和貨物的遮擋,駕駛員可能無法直接看到靠近叉車尾部的人員,這時后視鏡就成為觀察人員動態(tài)的關鍵工具。可以通過觀察人員在后視鏡中的移動方向和速度,判斷他們是否處于危險區(qū)域。
3.結合轉向操作觀察車輛軌跡
判斷轉向效果:在倒車過程中進行轉向操作時,要觀察后視鏡來判斷叉車的行駛軌跡。當轉動方向盤時,注意叉車尾部的擺動方向和幅度。例如,向右轉動方向盤時,叉車的尾部會向左擺動。通過觀察后視鏡,可以準確地看到尾部擺動的范圍,從而避免與周圍物體發(fā)生碰撞。同時,要根據(jù)后視鏡中的情況及時調整轉向角度,確保叉車按照預期的軌跡倒車。
與車身整體觀察相結合:雖然后視鏡是觀察后方情況的重要工具,但駕駛員不能完全依賴后視鏡。在倒車過程中,還需要結合對車身整體的感覺和對周圍環(huán)境的直接觀察來確保安全。例如,通過側頭觀察叉車側面與周圍物體的距離,同時參考后視鏡中的信息,更全面地掌握叉車的位置和行駛方向。
|